贫女(甲午)

贫女低眉十六七,茅屋西风怨斜日。
祇将翠袖度荒寒,未许铅华污天质。
向来众女总怜渠,性格矜高为识书。
易得河清难一笑,盛年不偶欲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贫女(甲午)》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其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都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这部作品的视角。以下将详细解析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贫女(甲午)》的作者郑孝胥,是一位近现代的文学家,其生平和文学成就在当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郑孝胥的文学创作跨越多个领域,包括历史研究和古典文学研究等,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2. 作品原文:《贫女(甲午)》的原文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通过描述一个贫穷女子的日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她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无奈与坚韧。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绘,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3. 作品赏析:《贫女(甲午)》通过对贫困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她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诗中的“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表达了贫困女性的辛酸和无奈,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揭露。

  4. 写作背景:郑孝胥创作《贫女》的背景不仅仅是艺术上的需要,更是出于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许多女性不得不为了生存而牺牲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甚至牺牲自我尊严。郑孝胥通过这部作品,试图唤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注意,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贫女(甲午)》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也反映了个体在其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和人们的生活境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