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红窗,思翠水,相忆情何底。
此恨谁知,只有青灯耳。
无端偶寄诗篇,殷勤传雁,却怕损、秋人清泪。
天寒矣。
遥想吟倦妆残,新筠映窗倚。
相识疑曾,愁立晚风里。
也应念我怜君,高楼尽日,长照眼、碧云千里。
祝英台近 秋晚寄凝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秋晚寄凝若》是清代郑元昭创作的一首闺怨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祝英台近·秋晚寄凝若》的相关内容:
作者简介:郑元昭,一位生于1867年,卒于1943年的清代女诗人。她的生平事迹并不为大众所知,但她的这首《祝英台近·秋晚寄凝若》却流传至今,成为后世研究的宝贵资料。
诗词内容:词中描绘了主人公梦入红窗、思念翠水的景象,表达了她对爱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她感叹这份感情无人知晓,只有青灯下的孤独相伴。无端寄出诗篇,殷勤传雁,却怕自己的深情会损了秋人的清泪。
诗词鉴赏:这首词不仅展现了郑元昭对爱情细腻深刻的理解,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传达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词中的“梦红窗”、“思翠水”等意象,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同时,“此恨谁知,只有青灯耳”一句,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增强了词作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祝英台近·秋晚寄凝若》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解读和赏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女性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她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无奈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