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别妻子 其一

病身不得安,行役赴南峤。
五岭天之末,未知几时到。
仰见秋鸿征,嗷嗷背云叫。
回首望乡里,魂梦使颠倒。
我恨不如月,两处能相照。
辘轳挂心头,转辗向谁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门别妻子 其一》是清代诗人郑世元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病身不能安,不得不远行赴南峤的无奈与辛酸。以下是对《出门别妻子 其一》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郑世元,清代诗人,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而著称,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情感深沉,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以诗的形式抒发出来。他的诗歌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在《出门别妻子 其一》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因疾病而被迫离开家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2. 作品原文:出门别妻子 其一 朝代:清代 作者:郑世元 病身不得安,行役赴南峤。五岭天之末,未知几时到。仰见秋鸿征,嗷嗷背云叫。回首望乡里,魂梦使颠倒。我恨不如月,两处能相照。
  3. 内容解析:诗中的“病身不得安,行役赴南峤”描绘了诗人因病而无法安居的现状。这里的“行役”指的是旅行或出外办事,“南峤”是指南方的山区。诗人选择前往南峤,可能是出于工作或个人意愿的驱使。然而,这一行程却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五岭天之末,未知几时到”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难和时间的不确定性。五岭是中国古代南方地区的一条重要山脉,位于广东、广西等地,地势险峻,道路崎岖。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未来行程的担忧和不安。接下来的“仰见秋鸿征,嗷嗷背云叫”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秋鸿是一种候鸟,通常在秋天飞往南方过冬。这里的“秋鸿”象征着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当诗人抬头看见秋雁时,不禁感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回首望乡里,魂梦使颠倒”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魂梦使颠倒”形容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混乱,仿佛被家乡的景象所迷惑,无法自拔。最后两句“我恨不如月,两处能相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感慨。月亮常常被视为连接两地的象征,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月亮一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与家人保持联系。
  4. 艺术特色:郑世元的《出门别妻子 其一》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五岭的描述和对秋鸿的观察,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特点,即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在艺术形式上,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四言古诗形式,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其音韵搭配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此外,诗人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月亮作为连接两地的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5. 文学价值:《出门别妻子 其一》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情感世界。通过对疾病的描述和对旅行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不公。同时,这首诗也传递了对于家乡的眷恋和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情感都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因此,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共鸣感。此外,这首诗还展示了清代诗歌的特色,即注重情感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种特色使得《出门别妻子 其一》成为了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本之一。

《出门别妻子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度的诗作,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文学价值来看,都具有极高的地位。这首诗不仅是郑世元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清代诗歌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