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的提示进行具体分析。本题中,首先应将诗句按照格式要求进行排列;在翻译诗句时应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比如“闻声驰铁骑”中的“驰”、“过影走金蛇”“毫光团白雪”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检先大人遗集》是清代诗人郑世元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前人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望。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 “清气回天地,丹心在简编”:这里的“清气回天地”,形容诗人的内心清明、正直,与天地之气相呼应,象征着高尚的品德。而“丹心在简编”则是指诗人的心志坚定不移,如同丹砂般鲜红且坚定,体现在他的诗作中,也即他的精神寄托。 - “平生千古意,属望后人贤”
这首诗是刘协对《雕龙》的感怀,以及对鲍照、谢灵运等人的评论。首先,我们来逐句解读一下这首诗: 1. 感怀杂诗其二 这是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感慨和思考。"感怀杂诗"是指诗人在某种情境下创作的诗歌,而"其二"则表明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2. 刘协著《雕龙》,怀之谒休文 刘协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他著有《雕龙》。这里的“休文”指的是晋朝的文学家、官员傅玄,他曾担任过尚书令等职。这句诗的意思是
【注释】 感怀杂诗:诗人在穷困潦倒之际,抒发感慨的诗歌。 贫贱非所忧:指贫困、低贱并不值得忧虑。 菽水:豆与水的混合物,是古代贫者的食物,后以表示生活清苦。 毛义:指东汉时隐士严光(字子陵)。 七尺躯:形容身体高大。 无由洁晨餐:没有办法使自己的早晨的饭食干净。 斗粟不任舂:一斗米连舂也舂不动。比喻贫穷到了极点。 负米计弥艰:背米的计划越来越难以实行。即无法负担每日三餐的费用。 大义
【注释】 郁郁:茂盛的样子。紫荆:一种植物,花紫红色,叶如柳,故称紫荆。 枝条纷纷:形容枝叶繁茂。 本均:树根相同。 父母生子:兄弟姊妹。 惟我弟昆:只有我的弟弟。 分形:指兄弟姊妹分别生长,各有各的形状。 予手若创:我的手像受了伤一样。 予足不伸:我的脚不能伸展开来。 予体不伸:我的身躯不能伸展开来。 予心烦冤:我心中充满了怨愤。 兄兮不关:你的兄长没有关顾我啊! 谁知:了解。 之饥寒:的饥寒
【注释】 出门别妻子 其一 病身不得安,行役赴南峤。 五岭天之末,未知几时到。 仰见秋鸿征,嗷嗷背云叫。 回首望乡里,魂梦使颠倒。 我恨不如月,两处能相照。 辘轳挂心头,转辗向谁告? 译文: 疾病缠身不能安,奔波劳顿去往南方。 五岭在天的尽头,不知何时能够到达。 抬头看见飞鸿向南,声声哀叫背朝云霄。 回头望着故乡,魂梦颠倒令人心烦。 我恨不能像月亮一样,两地都能互相关照。 辘轳悬挂在心头
【诗句释义】 泰山之所以不自高,是因为它不是从平地长起来的;河海之所以不是天生就宽阔的,也是因为不是没有沟渠。比喻别人有好的东西自己也有,就像他山有砺石,好的璧就越显得晶莹剔透;木槿争着早晨开花,松柏越发显示出它的坚韧与崇高。即使粟米里有秕种,也不要紧,因为这是箕簸所不能隐藏的;即使苗中有野草,也不要紧,因为这些是赵氏耕作时所要除去的。 【译文】 泰山并不因自身高大而自豪
【诗句释义】 看客舞刀:观看者挥舞长刀。 秋水飞双腕,冰花散满身:形容舞刀时,刀光与水光交织在一起,如同秋水般流动,身上的衣裳也因刀光而显得晶莹剔透。 柔看绕肢体,纤不动埃尘:在观看者眼中,舞刀的形态柔和优美,仿佛环绕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而身体的尘埃却丝毫未动。 闪闪摇银海,团团滚玉轮:形容舞刀时,刀光闪烁,如同银海翻滚,又如同玉轮滚动。 声驰惊白帝,光乱失青春:刀光如雷,声音激荡,让人感到震撼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要点,并结合重点词句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题是一道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从思想感情、写作手法、景物描绘等方面分析诗人的情感及艺术手法。“勿用顾旅人,我犹得自强”,意为不要关心别人,因为我仍然能自强不息;“融融荣卫间
观音岩 粤山山山奇,兹岩益奇绝。 嵌空有神功,壁立淬寒铁。 晻㫲山精藏,灵秀真宰泄。 赤日万古阴,江雾昼常结。 飞楼骑危驾,石隙透微穴。 拾级如盘螺,堂隍忽开列。 僧梵响出云,钟乳倒垂雪。 南罗罗浮佳,北与大庾别。 目谋觏斯奇,殊使羁心悦。 【注释】 1. 粤山:指广东省的五岭之一。 2. 兹岩:此岩石。 3. 嵌空:形容石头内部空洞。 4. 神功:超凡脱俗的力量。 5. 石隙:岩石间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