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玉成烟,零珠搁泪,青衫莫再多情。
目送飞花,那堪鬓已星星。
佳人命薄都肠断,有谁怜、薄福书生。
最凄清、小阁银灯,小院银筝。
中年我亦伤怀抱,尽哀丝豪竹,短驿长亭。
一样工愁,天生名士倾城。
潇潇暮雨疏疏柳,荡秋魂、又惹秋声。
任飘零、孤负香衾,怕负香盟。
高阳台四首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其四》是清代蒋敦复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要介绍:
作者介绍:蒋敦复,字子文,号莲溪,清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尤以词作见长。他的词作多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感慨,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关于《高阳台·其四》的创作背景,目前尚无确切的历史记载。词人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哲思。
词作内容:词中的“碎玉成烟,零珠搁泪,青衫莫再多情”等句,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愁。
艺术特色:蒋敦复在《高阳台·其四》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手法,如将飘落的花瓣比作人生的脆弱,以及对佳人的深情厚意转化为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赏析与鉴赏: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它不仅是一首抒情的作品,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一种体现。
通过深入分析《高阳台·其四》,可以发现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抒发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