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五首 其五

盼秦淮、满湖烟水,夕痕飞上帘幌。
莫愁生小湖边住,风月南朝谁访。
开蕊榜。
算第一、名花第一名流赏。
斜阳画舫。
有翠栌双枝,红窗六柱,日日打兰桨。
髯翁老,铁板铜琶豪唱。
刚肠为汝柔荡。
青山红粉销魂窟,白发尊前无恙。
卿莫忘。
道有个、狂奴脉脉生霞想。
脂奁未傍。
便对影闻声,蓬山不远,环佩水风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其五》是清代蒋敦复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秦淮河畔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盼秦淮、满湖烟水,夕痕飞上帘幌。莫愁生小湖边住,风月南朝谁访。开蕊榜。算第一、名花第一名流赏。斜阳画舫。有翠栌双枝,红窗六柱,日日打兰桨。髯翁老,铁板铜琶豪唱。刚肠为汝柔荡。青山红粉销魂窟,白发尊前无恙。卿莫忘。道有个、狂奴脉脉生霞想。脂奁未傍。便对影闻声,蓬山不远,环佩水风响。

  2. 作者简介:蒋敦复,字纯甫,号剑人,江苏宝山(今江苏省宝山区)人。他少时一度出家为僧,名铁岸,一称妙尘。曾因策干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未果而作诗献曾国藩,后在上海市以佣书谋生。他的诗词作品反映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3.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秦淮河两岸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描述了夕阳下,画舫在湖面上缓缓行驶的景象,以及船舱中两位老者的豪放歌声。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
  • 诗中的“莫愁”是南京著名的美女,她居住在小湖边,享受着美好的生活环境。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青山红粉销魂窟”一句,揭示了古代文人对美丽女子的迷恋和对美好事物无法抗拒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世界。
  • 结尾部分“脂奁未傍。便对影闻声,蓬山不远,环佩水风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这里的“蓬山不远”寓意着友情和理想可以触手可及,而“环佩水风响”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永恒和传承。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通过对秦淮河两岸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气息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 诗中的“青山红粉销魂窟”,揭示了古代文人对美丽女子的迷恋和对美好事物无法抗拒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世界。
  • 结尾部分“脂奁未傍。便对影闻声,蓬山不远,环佩水风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这里的“蓬山不远”寓意着友情和理想可以触手可及,而“环佩水风响”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永恒和传承。
  1. 艺术风格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 诗中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韵味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才华。

《摸鱼儿·其五》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作。通过对秦淮河两岸美景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清代文化和诗词创作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