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好在江空处。
柔橹声难住。
一株残柳带庐汀。
来趁天边新雁、两三声。
此时听者知多少,生怕闲情搅。
诗人倚棹唱婵娟。
不比江枫渔火、对愁眠。
虞美人八首 其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慈铭的《虞美人八首 其八》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色和内心感受的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萧瑟之美与个人的心境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虞美人八首 其八》是清代诗人李慈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作品。诗中的“花头月堕凉烟白”描绘了一幅清冷而美丽的夜景,月光如水,轻轻洒落,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紧接着的“断梦轻于蝶”,则表达了诗人在梦中被惊醒时,感受到的那份轻盈与迷茫。这种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加深了诗的意境,使读者能更好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一分秋恰上心头,刚是半分儿病、半分愁”表达了诗人在秋日里的感受。秋意渐浓,但同时也带来了身体的不适和情绪上的烦恼。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诗人既感到生命的脆弱,也感受到了自然的韵律。此外,诗中的“秋河一水盈盈碧,滴泪篝香湿”通过描写秋水和篝火的细节,传达了诗人在秋季夜晚的孤寂感。这种孤独感与秋天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诗的最后一句“娇儿女拜罗衣薄”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场景,虽然环境寒冷,但家人的关怀温暖了诗人的心房。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自身情感的真实表达,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使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李慈铭的《虞美人八首 其八》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研究中国文学史和诗歌艺术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