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耕者知何处。田畔山如故。
女墙如带指城中。别露平畴尖翠、两三峰。
依山凿佛人争拜。生怕金身坏。
不知是佛是山灵。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
虞美人八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八首其二》是由清初诗人李慈铭所作的一首词。此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细腻的描绘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在这首作品中,李慈铭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对过去岁月的无限怀念。
《虞美人八首其二》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李慈铭,一位生活在清代的文人,他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环境与个人情感的影响。这首词很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了某种人生挫折或情感困扰之后创作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过往的追忆。
词作原文如下:
今年恁地人憔悴,病里春如醉。 午阴孤馆梦回时,疏幔茶烟刚衬、雨丝丝。
史承谦的译文为“今年你如此憔悴,生病中的春天就像喝醉了一般。”“午后的阴暗中,孤独的旅馆在梦醒时,稀疏的窗帘和茶烟刚刚衬托出雨丝。”
词作的赏析部分则更深入地探讨了李慈铭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其内心世界。在这首词中,作者不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还巧妙地将人物的情感融入到这些画面之中,使得整首词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充满了深厚的情感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心雕琢,词人与自然界之间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联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
《虞美人八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艺术上卓越的词作,更是一次情感与哲思的深刻对话。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示了古典诗词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理解并欣赏《虞美人八首其二》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深化对人生与自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