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收残照,隔银河,纤纤已见,今宵恁早。
记得小阑人共语,日日看星数到。
便私与,红墙相傲,到此才知离恨苦,被双星,天上悲还笑,形共影,黯然吊。
尘心拚似浮云扫,把人闲,欢情苦趣,埋将秋草。
斗转参横休急急,我为天孙懊恼,且珍重,眼前欢好。
十二万年能几见,便神仙,也怕天荒老,又听得,远钟晓。
金缕曲 其十三 癸丑七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其十三·癸丑七夕是清朝诗人黄钧宰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以其深沉的感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著称。下面是对该词的介绍:
作者背景:黄钧宰,清代著名诗人,以诗词闻名。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在文学史上,黄钧宰的地位不可小觑,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深刻的时代感。
词的原文:楼阁收残照,隔银河,纤纤已见,今宵恁早。记得小阑人共语,日日看星数到。便私与,红墙相傲,到此才知离恨苦,被双星,天上悲还笑,形共影,黯然吊。尘心拚似浮云扫,把人闲,欢情苦趣,埋将秋草。
词的意象与象征:此词中的“双星”象征着爱情中的伴侣或夫妻。他们形影不离,但同时也因离别而生愁。词中的“离恨”表达了分离的痛苦与对彼此的思念。“尘心”可能指的是俗世之心,而“秋草”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
创作手法:这首词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手法,如用典(引用历史典故)、比兴(通过自然现象比喻感情)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作为清代诗人之一,黄钧宰的词作在中国诗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词不仅仅是艺术创作,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经历。
黄钧宰的《金缕曲·其十三·癸丑七夕》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词,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