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二首 其一

为有云屏无限娇,碧纱如梦看吹箫。
银烛剪残花气暖,忆春宵。
半醉半醒何处去,背人独自上兰桡。
今夜离魂随别恨,趁回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摊破浣溪沙二首》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的古典词作。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尤侗(1612-1673),名际明,字同文,别号西堂、太白、乌目山人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出身于官僚世家,曾祖父尤世威是明朝进士,祖父尤世荣曾任翰林院编修。尤侗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学熏陶,尤其擅长诗词,与纳兰性德并称“南朱北韦”。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摊破浣溪沙二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2. 原文节选:“为有云屏无限娇,碧纱如梦看吹箫。银烛剪残花气暖,忆春宵。”
  • 这四句诗表达了一种温柔而梦幻的氛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传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回忆和深切思念。
  1. 诗意解释
  • “为有云屏无限娇”:这里的“云屏”象征着美丽而神秘的空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向往。”无限娇”则强调了云屏的美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其魅力。
  • “碧纱如梦看吹箫”:碧纱代表着清澈透明、纯净无暇的美,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迷人。”看吹箫”则是一种优雅的表达方式,暗示了诗人在欣赏这一美景时的心境和情感。
  • “银烛剪残花气暖”:银烛象征着温馨浪漫的氛围,而“剪残花气暖”则形容了花的气息在蜡烛的燃烧下变得温暖而诱人。这种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浪漫和迷人。
  • “忆春宵”: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春宵”通常指夜晚的美好时刻,这里可能指的是与爱人共度的时光或者某个难忘的经历。
  1. 艺术手法
  • 对比: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现实与梦境、美丽与虚无的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例如,“碧纱如梦看吹箫”中的“如梦”暗示着现实的虚幻和美丽难以持久,而“看吹箫”则展现了现实中的美好瞬间。
  • 象征: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例如,“云屏无限娇”中的“云屏”象征着美丽而神秘的女性形象;而“碧纱如梦”则暗示了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 意象:诗歌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例如,“银烛剪残花气暖”中的“银烛”和“花气”都是典型的意象,它们不仅具有实际的意义,还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1. 文化背景
  • 五代十国时期:这首诗创作于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和社会动荡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诗歌成为文人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的重要方式,而尤侗的这首《摊破浣溪沙二首》也不例外。
  • 南唐中主李璟:作为南唐中主,李璟的统治时期也是国家相对稳定的时期。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关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尤侗的这首诗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

尤侗的《摊破浣溪沙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