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十八首 其十七

愁砑云蓝赋恼公,如今骨出似飞龙。
四年惆怅杏花红。
天上人间春寂寂,东鹣相鲽去匆匆。
相思无益悔相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项鸿祚的《浣溪沙十八首·其十七》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怀旧之情的词作。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分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项鸿祚,字子重,是清代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的一生似乎充满了坎坷和感伤。他的文学创作以感伤为主,多表现个人的抑郁与失落。
  • 作品创作时间:该词作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项鸿祚晚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晚年的心境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1. 内容概述
  • 情感表达:项鸿祚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深沉的忧愁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他用“愁砑云蓝赋恼公”开篇,描绘了一幅春日愁云密布的景象,暗喻自己的内心充满了烦忧和不悦。
  • 人生感慨:通过“如今骨出似飞龙”这一比喻,词人展现了自己如同脱壳而出的飞龙般,虽然摆脱了束缚,但却感到了深深的孤独与无助。
  • 季节变迁:词中“四年惆怅杏花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易逝,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当前寂寞生活的感慨。
  • 人际关系:通过“东鹣相鲽去匆匆”这样的描写,词人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留恋和不舍,同时也反映了人世间聚散离合的无常。
  • 相思无益悔相逢:这一句表明了尽管相思之情令人痛苦,但在悔恨中相遇也不失为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复杂的情感体现了词人对过去关系的复杂感受。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项鸿祚擅长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营造深邃的意境,此词中“愁云”、“飞龙”、“杏花”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带有忧伤的画面。
  • 语言风格:项鸿祚的词作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叠字和对仗,使得词作在音韵上更加悦耳,同时在形式上也呈现出古典诗词的韵味。
  • 情感深度: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中,项鸿祚的词作常常能触及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映,使得其词作具有了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

项鸿祚的《浣溪沙十八首·其十七》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在情感上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通过对这首词的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项鸿祚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