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春日

柳碎蜂忙,花繁天小。
烟光易过清明早。
雨余帘尚卷时稀,病前书已摊来少。
酒向春疏,笺和愁到,熏衣忘却香焦了。
吹箫强欲和啼莺,一声飞去棠梨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春日有感》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高度的共鸣。以下是对这首词及其背景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主张恢复中原,其词风格豪放,富有爱国激情与悲壮情怀。
  1. 词作原文
  • 萱草斋阶,芭蕉弄叶。乱红点点团香蝶。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愁满芳心,酒潮红颊。年年此际伤离别。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1. 词作赏析
  • 主题内容:词的上片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其中“乱红”和“海棠”等意象渲染了春天的氛围。下片则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通过“年年此际伤离别”反映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忧虑。
  • 艺术手法:辛弃疾在这首词中使用了许多传统的诗词技巧。比如使用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互映衬,增强了词的表现力。此外,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动态描写,如“乱红”和“海棠风”,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 情感表达:辛弃疾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个人的感伤与忧愁,尤其是对于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种通过具体景物来表达抽象情感的方式,使得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辛弃疾的《踏莎行·春日有感》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情感波动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