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丑·除夕

又凋年黄落,怅玉蕣、流光轻掷。
晚阴酿寒,欺人年事急。
灯影摇壁。
梦堕横塘路,蛤蜊菰叶寄,倦禽羁翼。
百年万态趋残夕。
灯火沉沉,裙喧向寂。
寻常踏歌生忆。
况闹蛾欢会,芳讯沉隔。
白鸥相识。
笑荒江倦客。
双桨松花棱,归未得。
铜驼梦断消息。
恨浮云暗蔽,高楼西北。
屠苏薄、祓愁无力。
酒醒后、明镜明朝,怕换旧时颜色。
林鸦散、马嘶枥陌。
向夜阑、移枕看盘烛,幢幢焰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六丑·除夕》是清代词人麦孟华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韵味和情感深度。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麦孟华:作为清代的一位著名词人,麦孟华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人物情感。
  • 创作背景:由于其时代背景,《六丑·除夕》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1. 作品原文
  • 原文节选:《六丑·除夕》,晚阴酿寒,欺人年事急,灯影摇壁。梦堕横塘路,蛤蜊菰叶寄,倦禽羁翼。百年万态趋残夕,灯火沉沉,裙喧向寂。寻常踏歌生忆,况闹蛾欢会,芳讯沉隔。白鸥相识。笑荒江倦客。
  • 词意解析:此词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场景与感受,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以及一种对生命流逝和孤独感的哲思。
  1. 词作特色
  • 艺术风格:《六丑·除夕》体现了清代词坛的艺术风格,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示了词人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 情感表达:词中蕴含了浓厚的怀旧情绪和对过往时光的留恋,通过对节日氛围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敏感与思考。
  • 文化内涵:作品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使用“玉蕣”、“流光”等意象,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天文、地理、植物等方面的知识积累。
  1. 与其他作品比较
  • 周邦彦的《六丑·蔷薇谢后作》:作为对比,周邦彦的作品以游子思归的情感为核心,强调个人对于家园的依恋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两首作品虽然主题相似,但在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各有千秋。
  • 吴文英的《六丑·壬寅岁吴门元夕风雨》:宋代词人吴文英的此作则更多地关注节日的热闹和人与人之间的相聚,展现了节日气氛中的人间温情和生活气息。

《六丑·除夕》不仅是清代一位词人麦孟华的代表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不可多得的珍品。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词人如何通过文字来传达他们的感悟和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