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拜岳鄂王墓

杜鹃声里,吊河山、尚有凄凉残碣。
六百年来多少事,日夜江潮呜咽。
草冷银凫,风嘶石马,血裹忠魂碧。
西风吹老,南枝几树松柏。
堪叹三字冤沉,英雄事去,又见金瓯缺。
回首荒烟陵寝路,山鬼秋原夜泣。
泪洒神州,心伤南渡,遗恨黄龙月。
椒浆重奠,乱山催下斜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酹江月·拜岳鄂王墓》是清代诗人过春山的作品,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文化内涵的古诗。这首诗通过对岳鄂王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岳飞的缅怀之情和对忠诚精神的赞颂。

从诗歌的内容看,《酹江月·拜岳鄂王墓》描绘了杜鹃声中,吊唁着河山,还有那凄凉的残碣。诗中提到“六百年来多少事”,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以及无数英雄事迹在岁月长河中的沉淀。这种历史感不仅让读者联想到岳飞等英雄人物,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该诗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段。如使用“杜鹃声里”这一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还隐喻了作者内心的哀愁和对逝去英雄的追忆。此外,“血裹忠魂碧”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岳飞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使得岳墓不仅是一座坟墓,更成为英雄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的敬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崇高与悲壮。这种情感的表达对于理解历史事件、感悟人生哲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诗歌的文化价值来看,《酹江月·拜岳鄂王墓》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美感,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忠贞不渝、英勇斗争精神的赞美。这样的作品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酹江月·拜岳鄂王墓》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古诗。通过对岳鄂王墓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历史英雄岳飞的怀念及对忠诚精神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顾,更是对人类精神的一次深刻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