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台湾 其一 乙未

海中孤岛古无名,二百年来服圣清。
侯尉车书通内地,冠裳文物启边城。
荷兰退避皇威詟,荆刺删除善气生。
太息苍黎安治世,但知耕稼未知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台湾 其一 乙未》是近现代作者许宝蘅创作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作:

  1. 作者简介
  • 许宝蘅,字伯生,清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生于清朝嘉庆年间,卒于光绪初年。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以描写田园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对后世影响颇深。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
    海中孤岛古无名,二百年来服圣清。
    侯尉车书通内地,冠裳文物启边城。
    荷兰退避皇威詟,荆刺删除善气生。
    太息苍黎安治世,但知耕稼未知兵。
  • 译文
    在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岛,自古以来便没有名字。
    经过两百年的风风雨雨,它依然保持着圣明的治理。
    通过使者往来的车书,内地与这座孤岛相通。
    这里不仅有冠冕堂皇的文化,还有丰富的文物。
    荷兰人被迫撤退,彰显了皇权的威严。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仍然只知道耕作而不知战争之苦。
  1.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书台湾 其一 乙未》通过描绘孤岛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展现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画面。通过对“车书”、“冠裳”等意象的运用,传达出一种历史沉淀下的文化自信与开放态度。
  • 历史反思:诗中不仅描述了岛上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还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荷兰人的撤退象征着外来势力的退出,反映出当地人民在面对外来挑战时的坚韧与自立。
  • 人文关怀:诗末的“太息苍黎安治世,但知耕稼未知兵”反映了诗人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他不仅关注文化传承,更关心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安危。
  1. 写作背景
  • 许宝蘅创作《书台湾 其一 乙未》时,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这首诗不仅是对孤岛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 通过对孤岛的历史和文化的描述,诗人试图唤起人们对传统价值的重视,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安全。

《书台湾 其一 乙未》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韵味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时代印记和个人情感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传递出一个古老岛屿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以及诗人对于这片土地深深的爱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