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八月秋,吴园互酬唱。
矗地小楼高,临风亦和畅。
忽焉少女来,继之大王王。
客去夜已昏,风力恣奔放。
疑是万马奔,东西不知向。
又如万军号,南北相对仗。
历乱瓦自飞,猖狂门不挡。
颠沛如孤舟,逆风在巨浪。
居高必思危,登楼收纸帐。
思欲出门走,身轻目又障。
蜷伏屋一隅,低头不敢仰。
风声寒雨间,鳏目到天亮。
满园薄命花,委顿半凋丧。
竹树叶枯焦,如栽近火坑。
田畴如野烧,耕者泣相望。
是名麒麟𩗗,古书或不妄。
我闻去年秋,更甚如此状。
遍地尽灾黎,抚恤劳君相。
元气尚未复,天公太不谅!
演卦系大易,离下而巽上。
其卦取家人,风火互颉颃。
明乎治天下,与治家相况。
伦理恩义中,由家充其量。
天故示此意,以此来相贶。
或为愚民愚,法外施惩创。
不然民何辜,摧折多长养。
翳彼低气压,压力谁敢抗!
灌坛不鸣条,望古还惆怅!
纪暴风(壬子(中华民国元年、一九一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纪暴风》(壬子(中华民国元年、一九一二))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许南英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壬子的秋天,诗人在吴园与友人交流的情景,以及他目睹的大自然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许南英是清末近现代初的重要诗人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情感。在《纪暴风》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诗歌原文:
壬子八月秋,吴园互酬唱。
矗地小楼高,临风亦和畅。
忽焉少女来,继之大王王。
客去夜已昏,风力恣奔放。
疑是万马奔,东西不知向。
又如万军号,南北相对仗。
历乱瓦自飞,猖狂门不挡。
颠沛如孤舟,逆风在巨浪;
居高必思危,登楼收纸帐。诗歌赏析:
- 自然景象的描述: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机。从“矗地小楼高,临风亦和畅”到“历乱瓦自飞,猖狂门不挡”,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吴园之中,感受到秋风扫落叶的壮观场景。
- 社会现实的反映: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例如,“客去夜已昏,风力恣奔放。疑是万马奔,东西不知向。又如万军号,南北相对仗。”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担忧,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颠沛如孤舟,逆风在巨浪;居高必思危,登楼收纸帐。”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冷静思考与自我调适,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智慧。
- 人文关怀的精神: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对于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诗中的“我闻去年秋,更甚如此状;遍地尽灾黎,抚恤劳君相。”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责任的质疑,体现了诗人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纪暴风》不仅是一首反映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不仅值得欣赏,更是研究清末近现代初期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