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坐月 其一 (甲子(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二十一岁))

汤汤淮水长,片片秋云洁。
客来自何方,三度良宵月。
今夜月独明,清光白虚堂。
中庭起徘徊,疏星淡欲灭。
虫语四壁围,人影卧阶石。
何处生清风,飘飘乱我发。
身已到蓬莱,广寒近咫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中秋坐月其一(甲子)》是许传霈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当时诗人许传霈二十一岁,正值其文学生涯的早期阶段。

《中秋坐月其一》通过描写中秋节夜晚的月亮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万籁齐寂”描绘了深夜时分大自然的宁静景象,而“霏露湿阑干”则展现了秋夜的湿润与清凉。“当空悬皓魄”一句,形容明亮的月光高悬于天际,而“俯仰心自宽”则反映了诗人在月光下感受到的心灵上的放松与释怀。

《中秋坐月其一》不仅是许传霈个人情感表达的产物,也是清代诗歌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