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汉碑联

下民康济,顺如流水;
群公宪章,穆若清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集汉碑联》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创作的一副对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常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内容要求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哲理。《集汉碑联》作为对联的一种,其创作不仅体现了梁章钜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副对联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集汉碑联》的创作者是梁章钜,字闳中,又号苣林、芷邻,晚号退庵。他出生于福建长乐,后迁居福州,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他的仕途颇为显赫,官至两江总督。除了政治成就外,梁章钜还著有多部文学作品,如《藤花吟馆诗抄》《退庵诗存》《退庵文存》等。
  1. 对联内容
  • 上联:声无细闻,虽远犹近;
  • 下联:劳而不伐,有实若虚。
  1. 艺术价值
  • 集联形式:《集汉碑联》是集联形式的代表作之一。所谓集联,是指从历代碑帖中撷取若干字,打乱既有的顺序进行重组,以符合对联的平仄要求。这种形式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再生性。
  • 文化意义:通过对联的形式,梁章钜巧妙地将古代汉碑的文字与现代语言相结合,既保留了古文化的精髓,又在当代语境中赋予了新的意义。这种跨时代的对话,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
  1. 历史影响
  • 书法研究:梁章钜的作品展示了汉碑文字的独特魅力。通过他的集联,可以窥见古代书法艺术的风貌,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古代书法艺术的研究和理解。
  • 文化传播:这副对联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它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开来,激发了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

《集汉碑联》不仅是一剂文学上的盛宴,也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让人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