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山头风怒号,赤溪城里蛮云高。
炎荒不蚀孤臣骨,边秋乱卷灵胥涛。
和州防禦自千古,苍茫天意骄胡虏。
虫沙一片下临安,不见赵家干净土。
当年误国贾平章,宫人狎客耽馀杭。
半闲堂中磕睡汉,黄柑荔枝倾樊襄。
杭州歌缓秋阳烈,黯淡滩荒水清洌。
为国锄奸郑虎臣,草闲偷活终一决。
维扬再举公前驱,舟师并命焦山隅。
祝融回禄倒相遏,焦头夜走彭咸居。
中天两两晨晨斗,游魂炽盛横江兽。
潜军退保南兰陵,𤭢瓦江山支锦绣。
兰陵城边妖鸟飞,金山语谶胎危机。
姚陈授命安节死,将军铁骑离重围。
弟兄挥手不相顾,只身入海忧天步。
屡濒十死志不回,慷慨当年旧都护。
谁怜天步稽厓山,裹尸马革臣无还。
酒酣望海一恸哭,血泪迸落胸怀间。
胡尘南窜军书急,馀烬南来更收拾。
微臣碎首不可赎,海枯石烂天为泣。
买家遗慝陈宜中,背城谋沮倾三宫。
当时怒断卞彪舌,耿耿热血张侯同。
厓山百里道相距,荒祠岁岁登燔俎。
八百年来光照人,省识佳城葬公处。
迄今山郭屹朝晖,堂堂更换人民非。
我读斯编重恻恻,海天凭吊魂来归。
表忠录题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表忠录题辞》是清代诗人曹家达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以其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简介:
- 曹家达,字子高,号秋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他是清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注。
诗歌原文:
铜鼓山头风怒号,赤溪城里蛮云高。
炎荒不蚀孤臣骨,边秋乱捲灵胥涛。
和州防禦自千古,苍茫天意骄胡虏。
虫沙一片下临安,不见赵家乾净土。
当年误国贾平章,宫人狎客耽馀杭。
半闲堂中磕睡汉,黄柑荔枝倾樊襄。
杭州歌缓秋阳烈,黯淡滩荒水清洌。
为国锄奸郑虎臣,草閒偷活终一决。
维扬再举公前驱,舟师并命焦山隅。
祝融回禄倒相遏,焦头夜走彭咸居。
中天两两晨晨斗,游魂炽盛横江兽。
潜军退保南兰陵,𤭢瓦江山支锦绣。
兰陵城边妖鸟飞,金山语谶胎危机。
姚陈授命安节死,将军铁骑离重围。
弟兄挥手不相顾,只身入海忧天步。
屡濒十死志不回,慷慨当年旧都护。
谁怜天步稽厓山,裹尸马革臣无还。
酒酣望海一恸哭,血泪迸落胸怀间。
胡尘南窜军书急,馀烬南来更收拾。诗歌内容详解:
- 铜鼓山头风怒号,赤溪城里蛮云高:描绘了铜鼓山的壮观景象和赤溪城里的荒凉氛围,象征着边疆的动荡不安和国家的危机四伏。
- 炎荒不蚀孤臣骨,边秋乱捲灵胥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亡的深切忧虑和对忠诚之士的深深敬意。
- 和州防禦自千古,苍茫天意骄胡虏:强调了历史上和州的坚固防线以及天意对敌人的轻视,暗示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和对国家的严峻挑战。
- 虫沙一片下临安,不见赵家乾净土:描述了边疆被侵扰的惨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国家的担忧。
- 当年误国贾平章,宫人狎客耽馀杭:回忆了历史上的一些误国事件,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腐化堕落。
- 半闲堂中磕睡汉,黄柑荔枝倾樊襄:通过描述一些官员的安逸生活,讽刺了当时社会的奢靡与腐败。
- 杭州歌缓秋阳烈,黯淡滩荒水清洌: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 为国锄奸郑虎臣,草閒偷活终一决:歌颂了忠诚卫士的英勇行为,表达了对正义力量的支持和对邪恶势力的坚决打击。
- 维扬再举公前驱,舟师并命焦山隅:展示了扬州保卫战的紧张气氛和将领们的英勇气概。
- 祝融回禄倒相遏,焦头夜走彭咸居:描述了战场上的惨烈场景,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 中天两两晨晨斗,游魂炽盛横江兽:描绘了夜空中的星辰与江面上的水兽,象征着战争带来的混乱与不安。
- 潜军退保南兰陵,𤭢瓦江山支锦绣:表达了对军队胜利的信心和对家乡美景的赞美。
- 兰陵城边妖鸟飞,金山语谶胎危机:暗示了边疆的不稳定因素和潜在的危机。
- 姚陈授命安节死,将军铁骑离重围: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事迹和为国家牺牲的决心。
- 弟兄挥手不相顾,只身入海忧天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 屡濒十死志不回,慷慨当年旧都护:回顾了过去的艰苦岁月和自己的坚守信念。
- 谁怜天步稽厓山,裹尸马革臣无还:表达了对英雄烈士的崇高敬意和对自己未能尽责的深深自责。
- 酒酣望海一恸哭,血泪迸落胸怀间:通过饮酒抒发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 胡尘南窜军书急,馀烬南来更收拾:描述了战争后的混乱局面和国家的重建需求。
- 诗歌鉴赏:
- 《表忠录题辞》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边疆的风云变幻、国家的兴衰存亡以及个人的生死抉择。这些主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
- 诗歌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末年,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国内的动荡不安。《表忠录题辞》作为一首诗歌,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所蕴含的意义却非常深远。通过对边疆形势的描绘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表忠录题辞》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边疆的风云变幻、国家的兴衰存亡以及个人的生死抉择。这首诗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警示和启示,提醒我们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时刻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