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蚀篇

癸卯中秋月既望,欲雨不雨天洸洸。
陡然九道错黑白,煤炱一搭天中央。
星河石气撒沙出,昏灯爝火森光芒。
我闻太阴之弓救月矢,神夭夜遁无何乡。
周官废弛管子出,掌阴乃及修刑章。
霸王同迹不同意,滴水辨味知滇沧。
匪必先民尽愚鲁,隐寓忠孝维乾纲。
使民爱日并爱月,妇孺敌忾建厥良。
怒蛙螳臂岂足用,聊以推戴知勤王。
中朝天算自古有,神道设教非诪张。
不见淮南一家子,阳乌同轨陵宵光。
后人推步胜古昔,彼月而蚀维其常。
翻笑周官设庭氏,天行谬假神谋匡。
我为月蚀重太息,掷杯起问天苍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蚀篇》是诗人曹家达创作的一首诗,创作于癸卯中秋月既望的夜晚,旨在通过自然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月蚀篇》:

  1. 作品介绍:《月蚀篇》是曹家达在癸卯中秋月既望时所创作的一首诗。曹家达(1867~1938),字颖甫,又号鹏南,晚号拙巢,江苏江阴人,早年习儒兼及诗文,有“诗文大家”之誉。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中秋节这一传统的团圆节日,作者借此机会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2. 诗歌内容:诗中通过对月蚀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类社会状况的关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煤炱一搭天中央”、“周官废弛管子出”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3. 主题思想:《月蚀篇》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歌,更通过月亮被蚀的过程,寓意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诗中的“神夭夜遁无何乡”、“霸王同迹不同意”、“使民爱日并爱月”等句子,反映了一种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批判。

  4. 艺术特色:曹家达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月蚀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诗中的意象生动,情感丰富,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5. 社会影响:《月蚀篇》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它不仅被收录在中国古典文学选集和文学史中,还被许多学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月蚀篇》作为曹家达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领域占有重要位置,也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欣赏到曹家达精湛的文学造诣,还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意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