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春暮

细雨微风,杜鹃飞过花残了。
萋萋芳草,春色如今老。
绿树溪头,独把轻舟棹。
青山杳,波痕淼淼,流去春多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春暮》是北宋词人曹组创作的一首借景抒情的词,通过描绘春景抒发怀人的情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背景
  • 生平介绍:曹组(生卒年不详),北宋词人,字元宠,号花外集贤,颍川人,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婉转含蓄、清新自然著称,在宋代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
  • 创作时间:据传《点绛唇·云透斜阳》创作于北宋宣和年间,具体年份不详,但词中流露出的意境与情感与那个时代的审美追求相契合。
  1. 词作原文
  • 斜阳穿窗,暮山归雁,已经是黄昏的时候了。
  1.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此词通过春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伤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语言精工:整首词用词精准而不失韵味,如“抛尽榆钱”与“依然难买春光驻”等句,都体现了曹组精湛的语言运用能力。
  • 意境深远:词中的景物虽然简洁,但通过细腻的描绘,构建出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词人的情感波动。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点绛唇·春暮》作为宋代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人们的情感世界,其艺术成就至今仍然被广泛赞誉。
  • 传播影响:这首词的流传和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宋代诗词的重要文献,同时也为后世的词作创作提供了灵感。
  1. 文化意义
  • 美学价值:通过对春景的细腻描绘,曹组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 情感表达: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更是对人生之悲的抒发,反映了词人在特定时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点绛唇·春暮》不仅是一首表达春天美景的词作,更深刻地揭示了词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追求。通过这首作品,可以窥见北宋时期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对于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