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陆才卓,未遑武功。
绛灌绩伟,难振文风。
况乎学博,化普黉宫。
盘堆首蓿,镜兆芙蓉。
笔虽鸣凤,韬讵娴龙。
至于奋战,戈戟交功。
宜命将士,谁师生童。
乃投袂起,慷慨从戎。
兼资文武,绝世英雄。
拜手稽首,颂我明公。
公处北海,山岳灵钟。
霞轩稽首,颂我明公。
王恭春柳,和峤寒松。
词高黄绢,文选青铜。
蜚声掷果,觅句支筇。
从师千里,足用三冬。
读书映雪,习射弯弓。
文光射斗,剑气飞虹。
关西夫子,贮药笼中。
渊源有自,沆瀣相通。
学成名下,命蹇闱中。
白眉共服,青眼难逢。
仅司木铎,诲我童蒙。
肥乡地僻,谁振顽聋。
甲寅公至,敷化雍雍。
芹池秀撷,芸馆香融。
捐修圣庙,櫜解囊空。
主持文运,草偃风从。
化行俗美,实大声洪。
丙辰寇乱,倏迩山东。
尾滋虿粪,毒爇狼烽。
开州边鄙,逼近兵锋。
乃奉宪扎,奔令匆匆。
从公匪懈,制腾无穹。
嵎难负虎,道可当熊。
更遵严令,团练乡农。
遍历村落,恺劝愚蒙。
戈矛创造,旗帜裁缝。
毁家纾难,咸荷帡幪。
丁己荒旱,股动斯螽。
群连乌合,翼奋鹏翀。
有秋莫卜,比户谁封。
食同硕鼠,集类哀鸿。
戊午春暮,轸恤恩醲。
公司其事,无闲始终。
吏胥弊杜,鳏寡肠充。
弃儿满道,谁念龄冲。
捐金赎命,忧心忡忡。
恩周童稚,泽及疲癃。
赈期已满,公粟难供。
春衣可典,母勿尸饔。
藏书可卖,飧使有饛。
咸知生乐,不觉年凶。
迄乎己未,兵乱交讧。
广平邻境,其势汹汹。
又督团练,守望相同。
滋除蔓章,转类飞蓬。
大名七属,莫定萍踪。
贤劳鞅掌,耿耿精忠。
庚申海警,炮震艨艟。
风尘黯黯,波浪汹汹。
人情震动,贼势横纵。
绸缪未雨,修筑宗墉。
坚城犯险,厚值酬佣。
乃铸军器,克日兴工。
乃足粮饷,图匮于丰。
完守入保,孰敢疏慵。
辛酉东匪,焚掠天红。
村烧处处,城陷重重。
书驰羽檄,军化沙虫。
肥乡偏小,独扼兵冲。
四月中浣,警报村翁。
胡芦营外,聚蚁屯
肥乡乡学诸生恭送肥乡训导刘光陛先生百韵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明朝文学家李梦阳所作,名为《送肥乡训导刘光陛先生》。李梦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豪放直率著称。这首诗通过描绘肥乡学子对训导刘光陛先生的恭敬送别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期望。
诗中“肥乡乡学诸生恭送肥乡训导刘光陛先生”表达了肥乡地区学子对刘光陛先生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他们聚集在一起,为刘光陛先生的到来而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能够有机会向他学习而感到荣幸。这表现出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期待,以及对教育的重视。
诗中的“龙文虎步”形容刘光陛先生举止威严,有如龙虎般威武;“锦衣玉食”则形容他在肥乡训导任上的生活奢华。这些描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刘光陛先生的崇敬和羡慕之情。
诗中还提到了肥乡学子们对刘光陛先生的敬仰和追随。他们希望刘光陛先生能够传授他们知识和智慧,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知识的重视和对教育的需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肥乡学子们的送别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期望,以及他们对教育和知识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展示了李梦阳的文学才华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