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每苦寒,狐貉出天山。 南地每苦热,絺葛生于越。 人之所欲须,天意预为设。 大哉造化功,于世何所阙。
《杂感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其中第二首诗是这样的:
夜静春山空, 月出照屋中。 如此良夜何, 故灭却残灯。
【注释】 杂感三首 其二:杂感,即对事物杂然感触的抒情。这三首诗都是作者在旅途中触景生情之作。 北地:北方地区。每苦寒:常感到寒冷。 狐貉(huò):野兽名,毛皮可以制裘。天山:指北方的天山山脉。 南地:南方地区。每苦热:常感到炎热。絺葛(chī gé)生于越:指夏天南方气候炎热,人们穿絺(cuī)葛来乘凉。絺,细葛布;葛,一种植物纤维制成的纺织品。 人之所欲须:人所需要的东西。 天意
杂感三首 其二 授钺亲贤庙算强,旌旗万里作岩疆。 周家同姓盟为长,汉制非刘爵不王。 原异数,至今除患屡分防。 堪嗟诸将功成后,不肯歌钟会未央。 注释解释: - 授钺:授予权力或军衔。在中国古代,皇帝授予有功之臣以兵权和指挥权,称为“授钺”。 - 亲贤庙算:指君主亲自谋划、商议国事,显示朝廷对贤臣的重视。 - 旌旗:古代军队的标志,这里比喻国家的权威和力量。 - 岩疆:坚固的边疆
杂感三首 其二 云旗金甲驻沙滩,横海楼船旧筑坛。 王浚举帆风正急,孙恩归岛水犹寒。 由来北府屯原重,自古长江守独难。 浮玉山头兵十万,帐中好把阵图看。 注释: 杂感三首:这是杜甫晚年写的一组诗。杂感,指不经心地、随意地感慨。三首即此组诗的第三首、第四首和第五首。 其二:第二首。 云旗:指战旗。金甲:金色铠甲。驻:驻扎。沙滩:指江边滩涂。 横海楼船:横渡沧海的战船。旧筑坛:指过去曾在这里筑台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