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子 采菱

别浦莲歌乍歇,又棹入、菱潭深窅。
西风乱水弥弥,斜日远帆了了。
小娃兰桨齐开,斗云英、一色裙波袅。
才低珠腕,又弱蔓柔茎将人绕。
何愁角刺藤兜,把千顷、水烟暗舀。
羡清芬、较菰米荷房,一般幽悄。
语折芰邻船,再来须早。
怕明日寒塘,剩白蘋红蓼。
橹南幽、惊飞渚鸟。
笑盈盈、并摘花归,可许妆台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轮台子·采菱》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作为清代的著名诗人,陈维崧的创作活动跨越了清朝初期至晚期。他的作品以豪迈的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尤其在诗词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陈维崧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受到赞誉,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极具深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2. 诗歌原文:《轮台子·采菱》全诗如下:别浦莲歌乍歇,又棹入、菱潭深窅。西风乱水弥弥,斜日远帆了了。小娃兰桨齐开,斗云英、一色裙波袅。才低珠腕,又弱蔓柔茎将人绕。何愁角刺藤兜,把千顷、水烟暗舀。羡清芬、较菰米荷房,一般幽悄。语折芰邻船,再来须早。
  3. 诗歌内容解读: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采菱图景。“别浦莲歌乍歇,又棹入、菱潭深窅。”描绘了诗人从别浦边的歌者那里听到歌声后,再次划入菱潭深处的情景。“西风乱水弥弥”和“斜日远帆了了”,则展现了傍晚时分水面上的景色,西风搅动着水面,夕阳下的帆船渐行渐远。“小娃兰桨齐开,斗云英、一色裙波袅。”描述了小孩子们在菱塘中划船,他们的裙子随着水波摇曳生姿。“才低珠腕,又弱蔓柔茎将人绕。”则进一步描绘了孩子们在玩耍时的可爱模样,她们的手腕纤细,柔弱的茎条环绕着人们。“何愁角刺藤兜,把千顷、水烟暗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即使有藤条缠绕,也能巧妙地利用水源进行生活劳作。最后一句“羡清芬、较菰米荷房,一般幽悄”则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赞美,无论是荷花还是荷叶,都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菱塘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和美好。

《轮台子·采菱》不仅是陈维崧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陈维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