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题惠山松石

虎踞龙僵,狮蹲象偃,人立而偻。
铁干盘拿,铜根倔强,势欲排天去。
老苔秋缚,怒涛夜吼,卷尽苍茫今古。
镇支离、千围古翠,祇容冷云堆絮。
谁眠其下,却惊石丈,横碍松根蟠处。
鸟雀呼风,儿童敲火,碧汇千钟乳。
铜驼头角,石鲸鳞甲,哙等何堪信伍。
看月下、颓然二老,幻成翁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维崧《永遇乐 题惠山松石》:古韵悠扬,意蕴深长

当陈维崧挥毫写下《永遇乐·题惠山松石》时,他不仅是在记录眼前的景致,更是在抒写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代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首句“虎踞龙僵”描绘了惠山上岩石的雄壮,仿佛有如猛虎盘踞,龙象偃卧,给人一种震撼与敬畏之感。紧接着,“铁干盘拿,铜根倔强”,用铁骨铮铮与铜根坚韧来形容松石,既形象又富有力量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顽强生命力。这些词汇不仅赋予了景物以生动的形象,更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接着的诗句“老苔秋缚,怒涛夜吼”,通过“秋缚”与“夜吼”两个动态画面,描绘了松石历经沧桑而依旧顽强生长的景象,如同岁月无情却依然执着于生命的力量。这样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主题——生命的不朽与自然的恒常。

整首诗的最后两句,“镇支离、千围古翠,祇容冷云堆絮。”则是诗人对惠山美景的深情回顾与赞美。这里,“支离”形容山峦起伏,“古翠”则指松石苍翠欲滴。最后一句“谁眠其下,却惊石丈,横碍松根蟠处”描绘了游人在此留连忘返,甚至惊动了巨石,让松树的根盘绕在巨石之上,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永遇乐 题惠山松石》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哲学的思考。陈维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美好与自然美的无限向往。

这首古诗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重新发现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珍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