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东溪雨中修禊

锦缆笼沙,红栏委浪,一碧无际。
催暝鸠啼,拖凉荇滑,隔浦春寒细。
湔裙令节,偏将丝雨,添满一川空翠。
便教他、冥蒙滴沥,正应恁时修禊。
年年此日,酒痕花泪,零乱俊游衫袂。
水上丽人,山阴修竹,往事都休记。
莫停檀板,且偎红袖,此会后贤应继。
归来也、明朝花下,问他晴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是清朝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陈维崧,字其年,号太鸿,又号迦陵,江苏南通人,清词四大家之一。他生活在明末清初,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和音乐家。陈维崧的文学成就非常突出,他的词风豪放,善于运用典故,尤其擅长写景咏物。这首《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诗句原文
    锦缆笼沙,红栏委浪,一碧无际。催暝鸠啼,拖凉荇滑,隔浦春寒细。
    湔裙令节,偏将丝雨,添满一川空翠。便教他、冥濛滴沥,正应恁时修禊。

  3. 诗意解析

  • 首句“锦缆笼沙,红栏委浪,一碧无际”描绘了东溪的自然景观,通过锦缆、红栏和碧水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里的“锦缆”象征着游人的悠闲与享受,而“红栏”则给人一种温馨而舒适的感受。
  • “催暝鸠啼,拖凉荇滑,隔浦春寒细”进一步描绘了雨中的自然景象,通过对黄昏时分的鸠鸟、凉爽的荇菜以及春寒的细腻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这里的“催暝”指的是傍晚时分,而“拖凉荇滑”则形象地描述了荇菜在水中摇曳的样子,给人以清凉的感受。
  • “湔裙令节,偏将丝雨,添满一川空翠”则是对雨中活动的描写,诗人通过“湔裙令节”这个词汇传达出人们在雨中游玩的欢快心情。而“添满一川空翠”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给大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空翠”指的是清澈的绿色,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最后一句“便教他、冥濛滴沥,正应恁时修禊”则是对整首诗的情感寄托进行了总结。诗人以“冥濛滴沥”来形容雨天的氛围,而“正应恁时修禊”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与朋友一同修禊的愉悦心情。这里的“修禊”是一种古代的风俗活动,旨在祈求神明保佑平安和吉祥。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溪雨中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语言优美:陈维崧的语言十分优美,他的诗词常常运用生动的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词汇来表达情感。这首诗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传递了诗人的情感。
  • 情感丰富: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 历史背景
  • 陈维崧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为文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位杰出的词人,陈维崧的作品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1. 作品影响
  • 陈维崧的这首《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也引用了这首诗的部分内容作为素材,使得这首古诗得以流传更广。

陈维崧的《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也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