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红咂翠何时了,漾春心。
一生轻薄谁拘管,粉墙阴。
花架底潜防纨扇,画梁前巧斗红襟。
袖上鸳裙摺,费泥金。
纱窗恨 蝴蝶和毛文锡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纱窗恨·蝴蝶和毛文锡韵》是一首清代陈维崧创作的词,该作品以蝴蝶为咏象对象,细腻地捕捉了蝴蝶在春天采花飞舞的美丽姿态。
陈维崧,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幼年即显示出非凡的才智,被誉为神童。他不仅在词坛上成就卓著,还擅长骈体文学,留下了《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著作。
《纱窗恨·蝴蝶和毛文锡韵》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陈维崧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词中描绘了闹红、咂翠等春天景象,以及蝴蝶轻盈飞舞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艺术上的精湛造诣。陈维崧在创作此词时,可能正处于一个情感丰富、思绪万千的时刻,通过对蝴蝶的咏叹寄托了他对生命、爱情或时光流逝的某种感慨。
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首词采用了传统的词牌名“纱窗恨”,属于唐代教坊曲之一。词牌名称往往与其音乐风格有关,如《纱窗恨》原为双调四十一字,有变体为双调四十二字,可见其旋律的多样性和表现力。陈维崧在此词中运用了双声、叠韵等技巧,使得整首词在音韵上和谐悦耳,情感表达更为细腻丰富。
《纱窗恨·蝴蝶和毛文锡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描写性文学作品,它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展现了清代词坛的独特风貌。通过对这首词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