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舟行秋望

历乱烟村,推篷爱煞晴秋爽。
柴门栗橡,风定谁敲响。
野鸭蒙蒙,懒漫勤依桨。
鱼蛮莽,惊飞两两,触损玻璃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舟行秋望》是清代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词人在秋天乘坐小舟旅行时,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幼年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修《明史》。
  1. 词作原文
    历乱烟村,推篷爱煞晴秋爽。柴门栗橡,风定谁敲响。野鸭濛濛,懒漫勤依桨。鱼蛮莽,惊飞两两,触损玻璃样。

  2. 词作赏析

  • 《点绛唇·舟行秋望》描绘了秋季江上的风景和心情。词中“历乱烟村,推篷爱煞晴秋爽”,展现了词人对晴朗秋日美景的喜爱。
  • “柴门栗橡,风定谁敲响”则通过声音描写展现了宁静的氛围。
  • “野鸭濛濛,懒漫勤依桨”表现了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
  1. 文化影响
  • 陈维崧是清代重要的词人,他的词多有创新,尤长于词及骈体,有《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作品传世。
  1. 艺术特色
  • 《点绛唇·舟行秋望》在结构上采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四部分式布局,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1. 词作意义
  • 作为清代文人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点绛唇·舟行秋望》,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人文情怀以及艺术表达方式。同时,该词也展示了词人在艺术上的才华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