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十七首 其十

断魂惊,残梦恶。
花事到红药。
中酒伤春,比似去年弱。
无端半幅蒲帆,一声杜宇,又催去、水村山郭。
笑骑鹤。
明月原只三分,都应照离索。
小杜年来,何忍更轻薄。
惟馀叩叩香囊,藏来肘后,待相见、替伊亲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晚春》是宋代词人张炎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抒发了闺中少妇对春天的依恋和恋人的深切思念,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品简介
  • 创作背景:张炎在这首词中描绘了一幅晚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于自然法则和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词坛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面貌。
  1. 诗词原文
    剪鲛绡,传燕语,黯黯碧云暮。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放教狼藉芳菲落。也知天不管,任他风与雨。

  2. 词句解析

  • “剪鲛绡,传燕语,黯黯碧云暮”:通过描写鱼雁传递消息的情景,暗寓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牵挂。
  •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表现了主人公因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更加孤独和忧伤的心情。
  • “放教狼藉芳菲落”: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即使花落也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必过于哀伤。
  • “也知天不管,任他风与雨”:揭示了自然界中的风雨无常,即使是美好的事物也无法避免衰败的命运。
  1. 主题思想
  • 对自然的感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词人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识。
  • 情感的抒发:词中充满了对爱人深切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逝去的哀伤。
  • 哲学的思考:词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无常的观察,引发了对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
  1.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上片通过具体景物来表达情感,下片则从抒情转为议论,深化了主题。
  • 象征意味:晚春的花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时刻的消逝。
  • 用典巧妙:如使用“燕语”“碧云”等传统意象,增加了词的艺术魅力和深度。
  1. 词风特点
  • 婉约细腻:词中的情感表达细腻而富有层次,展现了婉约派的美学特色。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词人构建了一个充满深意的艺术空间。
  • 语言优美:词句选用考究,语言优美,读来韵味悠长。
  1. 历史文化背景
  • 词牌名源流:了解《祝英台近》这一词牌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情况。
  • 宋代词风:探讨宋代词坛的总体风貌以及此词如何反映或影响了那个时代的词风变化。
  1. 后世影响
  • 历代评述:研究历代文人对此词的解读和评价,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 版本流传:探讨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及其对词作流传的影响。

《祝英台近·晚春》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词,更是一幅展现宋代社会风情和人文情怀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词人的创造力、情感世界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