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不合生古柏,交柯横扫经台石。
伊谁手植自何年,拔险亭亭势千尺。
地偏在昔失流传,物色人今争叹惜。
再误田家父老谈,几憎僧腊头颅白。
昨秋烽火塞江东,烟飞金屋连娃宫。
百年茔冢遍樵采,无复松槚撑高空。
尔非不材独何幸,岿然殿角森幡风。
轮囷竟谢斧斤厄,偃蹇翻成霜露功。
根深岂必求楹栋,招提似假神灵重。
苍虬蟠攫阴云归,寒鲸吼答惊飙送。
一枝亦足供鹪鹩,千仞宁争下鸾凤。
拟叩庭前话已陈,西来响绝兹焉用。
资福院古柏用少陵古柏行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福院古柏用少陵古柏行韵》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这首诗作于唐宪宗时期。
诗的前半部分以简洁的文字描述了资福院古柏的外貌和形态:“古松郁郁盘苍龙,翠叶森森护法宫。天台高绝人难到,地府深微鬼所通。” 这几句诗描绘了古柏的高耸与神秘,以及它们对于保护法宫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后半部分则转向描写古柏的历史和传说:“千年老树无人问,只有清风扫月来。不知根下埋几代王侯贵胄?惟有青苔与白石。” 这里表达了对于历史长河中那些被遗忘或遗忘的王侯贵族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的沉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起-承-转-合”的手法,前半部描绘古柏的外在美,后半部通过对比古柏与历史人物的关系,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自然永恒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观察力和感悟力,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