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不合生古柏,交柯横扫经台石。
伊谁手植自何年,拔险亭亭势千尺。
地偏在昔失流传,物色人今争叹惜。
再误田家父老谈,几憎僧腊头颅白。
昨秋烽火塞江东,烟飞金屋连娃宫。
百年茔冢遍樵采,无复松槚撑高空。
尔非不材独何幸,岿然殿角森幡风。
轮囷竟谢斧斤厄,偃蹇翻成霜露功。
根深岂必求楹栋,招提似假神灵重。
苍虬蟠攫阴云归,寒鲸吼答惊飙送。
一枝亦足供鹪鹩,千仞宁争下鸾凤。
拟叩庭前话已陈,西来响绝兹焉用。

诗句释义及译文- 双林不合生古柏,交柯横扫经台石。

  • “双林”指佛教中修行的场所,不适宜生长古树。“交柯”形容两棵树交错生长,形象地描绘了古柏的挺拔和坚韧。“横扫经台石”意味着古柏的生长势不可挡,仿佛在挑战着那些高耸入云的石壁。

  • 伊谁手植自何年,拔险亭亭势千尺。

  • “伊谁”是疑问词,这里指的是谁的手笔或是哪位高人。“手植”表明这棵古柏是人为栽种的。“拔险亭亭”形容这棵古柏高耸入云,如同一位英勇的士兵。“势千尺”则强调了其高大的程度。

  • 地偏在昔失流传,物色人今争叹惜。

  • “地偏”可能指的是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地方,使得这棵古柏失去了广泛的传播机会。“物色人今争叹惜”意味着现在的人看到这棵古柏,都会感到惋惜和赞叹,因为它的稀有和美丽。

  • 再误田家父老谈,几憎僧腊头颅白。

  • “误”表示误导或误解。“田家父老”指的是耕种田地的农民。“僧腊”是一种古代的官职名称,用来形容僧人的寿命。“头颅白”形容僧人的头发变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这句话表达了对这棵古柏被误解为僧侣所植的遗憾和对其长寿的敬畏。

  • 昨秋烽火塞江东,烟飞金屋连娃宫。

  • “烽火”指的是战乱时期,这里的烽火可能是指战争带来的破坏。“东江”可能是指长江以东的地区。“烟飞金屋连娃宫”形容战争期间的破坏和混乱,以及战后重建的情景。

  • 百年茔冢遍樵采,无复松槚撑高空。

  • “茔冢”指的是墓地,“樵采”指的是砍伐树木。“松槚撑高空”形容曾经茂盛的树木如今已经枯萎,无法支撑起高高的墓地。这句话反映了战争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

  • 尔非不材独何幸,岿然殿角森幡风。

  • “尔非不材”意为你不是没有价值,只是暂时未能显露才华。“独何幸”表示幸运的是你没有被埋没。“岿然殿角森幡风”形容这棵古柏独自矗立于寺庙的殿堂角落,周围环绕着飘扬的幡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 轮囷竟谢斧斤厄,偃蹇翻成霜露功。

  • “轮囷”形容树木弯曲盘旋的样子。“斧斤厄”指的是砍伐树木时遇到的困难和限制。“偃蹇翻成霜露功”形容这棵古柏经过长时间的风雨侵蚀,最终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 根深岂必求楹栋,招提似假神灵重。

  • “根深”意味着根基深厚,不必过分追求高大的柱子作为支撑。“招提”指的是寺庙。“神灵重”形容这棵古柏仿佛受到了神灵的青睐和庇佑。

  • 苍虬蟠攫阴云归,寒鲸吼答惊飙送。

  • “苍虬”指的是苍劲有力的虬龙。“蟠攫”形容它蜿蜒曲折的姿态。“阴云归”意味着它在阴暗的环境中找到了归宿。“寒鲸吼答”形容海浪的轰鸣声如同大鲸鱼的吼叫,为这棵古柏增添了生动的形象。

  • 一枝亦足供鹪鹩,千仞宁争下鸾凤。

  • “鹪鹩”是一种小鸟,这里用作比喻,表示这棵古柏的枝干虽小,但足以满足鹪鹩的生活需求。“千仞”指的是非常高远的地方。“宁争下鸾凤”意味着即使这棵古柏的高度不如传说中的鸾凤,也不值得与之争夺地位和荣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资福院古柏的种植、成长和遭受破坏的过程,展现了大自然的无常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到战争给自然带来的种种灾难。同时,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古树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