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丑 冶城白桃花次沐庵韵

渐凄迷万绿。
且一洗、铅华颜色。
道春欲归,春光偏爱惜。
荡碎瑶魄。
缟袂怜伊苦,者般姿态,向画阑欹侧。
我言便觉人倾国。
柳絮翻空,梨云凄咽。
多情让伊幽洁。
自刘郎去后,前事休说。
娇痴无力。
任佩环、摇曳似旧,玄都梦、影寂寂。
重来绮思空忆。
剩盈盈夜月。
与共凄恻。
游丝袅、断肠难觅。
拚尽把、雨雨风风受了,小庭狼藉。
闲门锁、却怕人识。
待御风、缥缈天台去,琼箫唤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六丑·冶城白桃花次沐庵韵》是清代诗人庄槭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冶城白桃花的深厚情感以及春光易逝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词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读:

  1. 内容概述
  • 词作主题:本词以冶城白桃花为题,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流逝的哀愁情绪。
  • 意象运用:作者通过“渐凄迷万绿”等句子,营造了一种春天即将结束时的凄凉感,而“道春欲归,春光偏爱惜”则表达了春色虽美却易逝的哲思。
  1. 背景介绍
  • 作者生平:庄槭(约1829—1876年),字希祖,号中白,又号蒿庵,江苏丹徒人。他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著有《蒿庵遗稿》。
  • 创作时期:据传此词创作于清代中叶,具体年代不详,但可推测其生活背景应与清朝中后期相近,此时文人墨客多关注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的表达。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渐凄迷万绿”等句子,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色彩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而又即将凋零的春日景象。
  • 情感表达:此词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的哀叹。词中的“柳絮翻空,梨云凄咽”等句,深刻地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1. 鉴赏评价
  • 文学价值:此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世许多学者和爱好者所推崇。
  • 文化意义:通过对冶城白桃花的描绘,此词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和宇宙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六丑·冶城白桃花次沐庵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词,它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深情的艺术佳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学形式,还能深入理解古人对于生命、自然的感悟与思考,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感悟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