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秋光,平湖荡桨,新凉趁排遣。
暮渔歌断,恰系艇烟深,犹傍沙岸。
唳霜倦羽催寒雁,江村归梦远。
记载酒竹西亭北,春桡红袖卷。
黄花笑人太匆匆,天涯问短约,西风惊换。
凝望久,斜阳外,洞箫吹怨。
何时更、万声媚晓,将暗里、芳魂融嫩暖。
便付与、画中疏柳,柔条教细绾。
花犯 净业湖秋泛图为叔节题(乙卯(民国四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花犯 净业湖秋泛图为叔节题》是徐树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以其优美的词藻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而且反映了其政治生涯和内心世界的变化。下面将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简介:《花犯 净业湖秋泛图为叔节题》的作者徐树铮,是一位北洋军阀皖系将领、政客。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辛亥革命后在段棋瑞内阁任陆军部次长、国务院秘书长,属于安福系重要骨干。
创作背景:词中的“乙卯(民国四年)”表明这是在民国成立后不久的一个时期。此时正值国家动荡,社会转型之际,徐树铮作为政治人物,身处复杂的权力斗争中,他的词作很可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氛围和个人心境。
文学赏析:词的开头“点秋光,平湖荡桨,新凉趁排遣”,描绘了一幅宁静秋日的画面,通过“平湖荡桨”展现了作者的闲适与内心的宁静。接着“暮渔歌断,恰系艇烟深,犹傍沙岸”则表现了渔民劳作的场景,以及他们在夕阳下结束一天劳作的情景。
情感表达:通过“唳霜倦羽催寒雁,江村归梦远”两句,词人传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遥远故乡的深切思念。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旧。
艺术手法:整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特别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花犯 净业湖秋泛图为叔节题》不仅是徐树铮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民国初期社会风貌的记录。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政治背景,同时也能领略到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