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其四 畏卢写赠填词图,烟波澹沱,晴雨异态,寤寐西湖,辄倚此调。(癸丑(民国二年))

双双紫燕归来。
莫相猜。
恰是湖山晴照晓帘开。
约游伴,明朝换,踏青溪。
不道一天酥雨又香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相见欢 其四 畏卢写赠填词图,烟波澹沱,晴雨异态,寤寐西湖,辄倚此调。癸丑(民国二年)]是一首充满意境的诗歌,展现了作者对西湖景色的深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词原文
    湖边竹树玲珑。不玲珑。可惜一春烟雨太溟蒙。

  2. 诗词翻译:湖边的竹林和树木都显得格外清丽。但竹子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高耸挺拔。可惜春天的烟雨太过朦胧。

  3. 诗人介绍:徐树铮,清末近现代初人。

  4. 背景信息:这首诗创作于民国二年(癸丑年)。

  5. 诗词赏析

  • 景物描绘:诗句“湖边竹树玲珑”生动地描绘出西湖边竹林与树木的优美姿态,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而“不玲珑”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的独特感悟,既肯定了其美好,也透露出一丝遗憾。
  • 情感表达:诗中的“可惜一春烟雨太溟蒙”,反映了诗人对春日烟雨景象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诗人通过对比烟雨中的竹林与晴朗时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无法长久的无奈和珍惜。
  • 艺术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富有诗意,同时也增强了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西湖之中。
  • 文化内涵:西湖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其美景常被文人墨客吟咏。这首《相见欢》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他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该诗不仅是对西湖美景的一次深情描绘,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向往。通过对烟雨西湖的描写,诗人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