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壬午)

胜地今谁住。
记当年、称为小友,执觚同肄。
此日梁园啸吟客,何让南皮俊侣。
夕秀也、颓然翁矣。
画栋频添鸥燕垒,试看他乍就还飞去。
新共旧,有谁据。
讥评往哲何容易。
似前贤、风流雅调,一时无辈。
独向骚坛掺牛耳,夫岂逢场作戏。
论此代、兹人能几。
欲拾前人当日短,恐后人更笑今憔悴,千载意,千行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壬午)”并非一首特定的文学作品,而是指代一系列以“贺新郎”为题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艺术特色各异,但共同构成了南宋时期文学的丰富遗产。

《贺新郎(壬午)》这一体裁源自宋代,其名称可能与词牌有关。词牌名通常由固定的字数和韵律构成,如《贺新郎》(又名《金缕曲》)、《乳燕飞》等。这些词牌多见于宋代词人创作中。

《贺新郎》一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繁荣景象,也展示了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贺新郎》作为宋词中的一员,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后世学习和欣赏的典范。

从艺术角度来看,《贺新郎》一词在结构布局和语言运用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它往往通过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词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感慨。例如,辛弃疾的《贺新郎·听琵琶》通过使用《琵琶行》等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同时隐喻了宋政权的兴衰。

《贺新郎》一词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现象和时代精神。通过词人的眼睛,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风云、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命运起伏。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成果,也是历史和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

虽然《贺新郎(壬午)》本身并非一个独立的文学作品,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是宋代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宋代文学的多样性和深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