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咏桂(壬午)

招隐故山人未至,草堂猿鹤俱惊。
金鹅岫暖载为春。
遍铺灵隐粟,还闹武陵莺。
林动凉飔初雁到,雨馀山色更青。
莫教开落间阴睛。
广寒宫殿里,缭绕一枝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 咏桂(壬午)》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徐籀创作的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词牌介绍
  • 临江仙为唐代教坊曲的后代,原为唐教坊曲名,后来成为词牌,被广泛用于宋代及以后的文人创作。
  • 该词牌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五十八字和五十四字等,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阕各五句,每句七言。
  1. 作品原文
    招隐故山人未至,草堂猿鹤俱惊。金鹅岫暖载为春。遍铺灵隐粟,还闹武陵莺。林动凉飔初雁到,雨馀山色更青。莫教开落间阴睛。…

  2. 词作背景

  • 此词作于清康熙十二年壬午年,此时作者尚未得志,处于隐居状态中的他,对自然景色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
  • 词中描绘了作者在山林中与猿鹤共处的宁静景象,以及春天来临时山林的变化。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此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的流露。
  •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清代词坛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貌。
  • 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为后人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临江仙 咏桂(壬午)》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词,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都值得深入探讨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