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避乱山中(壬午)

桑落百杯人一梦,从前几度春秋。
雨花风絮掩重楼。
衡阳悲断雁,渚北泛虚舟。
病起扶藜聊野步,夕阳钩月山头。
干戈江左几时休。
此生吾老矣,还与后人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 避乱山中(壬午)》是明代徐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避乱山中”为主题,反映了作者在动荡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作品背景:《临江仙 避乱山中(壬午)》作于明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火纷飞,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徐籀作为一位文人,也不得不面对这种乱世环境,因此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时代风云和个人感慨的作品。
  • 作者概述:徐籀生活在明末清初,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在当时的文坛上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这首词,可以看到徐籀对人生、历史和自然景观深刻的感悟和表达。
  1. 原文与解析
  • 原文节选:《临江仙·避乱山中(壬午)》原文如下:“桑落百杯人一梦,从前几度春秋。雨花风絮掩重楼。衡阳悲断雁,渚北泛虚舟。病起扶藜聊野步,夕阳钩月山头。干戈江左几时休。”
  • 词义解析:全词以“避乱山中”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在战乱年代的孤独感受和对自然的描绘。通过对四季变迁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徐籀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抒情手法,如通过季节变换来象征人生的无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感慨。这些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词中,“桑落”、“雨花”、“风絮”、“重楼”、“衡阳断雁”等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

《临江仙 避乱山中(壬午)》不仅是徐籀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众多文人共同的心声。通过对这首词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文人的精神风貌。对于喜爱古代诗词的朋友来说,徐籀的作品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