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 有怀故园

恁般便过。
元宵了、踏歌声杳。
二月燕台犹白草。
风雨寒闺,何处邀春好。
吴侬只合江南老。
雪里枝枝红意早。
窗俯碧河云半袅。
绣幕才牵,一枕梅香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斛珠·有怀故园》是清代词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词。在这篇文学作品中,徐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的思乡之情以及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下面是对《一斛珠 有怀故园》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作者简介:《一斛珠·有怀故园》的作者是徐灿,字湘蘋,又字明霞、明深。他的籍贯是江苏吴县,即今天的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
  • 生平经历:徐灿幼年颖悟,通晓书史,并且受到陈之遴的影响。康熙十年(1671),他被奉旨归陈之遴遗骨,晚年他学佛并更号紫䇾,还擅长诗词,尤其喜爱填词。
  1. 文学特点
  • 艺术手法:徐灿的这首词运用了典型的宋词格律,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厚感情。词中的”雪里枝枝红意早”和”窗俯碧河云半袅”等句子,都体现了其精湛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深厚的语言功底。
  • 情感表达:通过对元宵节时的场景描写,如“踏歌声杳”和“风雨寒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依恋之情。
  1. 历史影响
  • 在当时的地位:作为清代词人的作品,《一斛珠·有怀故园》在词坛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受到词人陈维崧的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南宋后闺秀第一。
  • 后世评价:这首词不仅在清代受到赞誉,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被后世多次引用和研究,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以看出《一斛珠·有怀故园》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