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孤饮恨,来育外家,教养本兼施,白发绸缪心血尽;
游宦未成,惭称宅相,恩勤悲莫报,青衫沦落泪痕多。
挽外祖父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外祖父联》是清末近现代初的文学作品,作者是倪星垣。该作品不仅是对亲情与哀愁的深刻抒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体现。
从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来看,《挽外祖父联》展现了倪星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文学技艺。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慈竹、丹凤、桐花等自然景物,以及白云、流云、野鹤等天空中的飞鸟,构建了一种悲伤而庄重的氛围。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情感表达,还使得读者能够在审美层面体验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挽外祖父联》反映了晚清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及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倪星垣通过对外祖父的怀念和对外祖父去世的哀悼,不仅表达了对先祖的敬仰,同时也折射出家族成员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坚守以及对先辈教诲的继承。这种文化情感的传递,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缅怀,也是对后代的一种精神激励。
从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挽外祖父联》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庭情感和文化责任感。倪星垣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悲声难挽与泰山其颓哲人萎等表述,不仅传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限哀思,也体现了作者本人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中个体角色的深刻认识。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挽外祖父联》成为一首具有强烈感染力和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
《挽外祖父联》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一幅承载着丰富情感与文化价值的画卷。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背影,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