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岵久衔哀,当年从阿母归来,饮食之,教诲之,惟期志媲阳元,藉可扬名成宅相;
登堂亲问疾,此日与诸孙随侍,叮咛我,顾虑我,自愧才非靖节,无从立传报深恩。

【注释】

①陟岵:登高远望。②阿母:指母亲。③志媲阳元:意谓志向可与古代贤人比肩。④靖节: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田。⑤传报深恩:意谓以诗代简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赏析】

此诗为挽外祖父之作。全诗分为两大部分,前八句是写外祖父的德行;后八句是写作者思念母亲的哀伤。

首联两句,写外祖父母抚养教育自己的情况。“陟岵”句点出自己久别外祖父母,在外祖父家生活,并受到良好的教育。“惟期”三句,表明自己有高尚的志向,要像古人那样,立志做一番事业来报答外祖父母的养育之恩。

颔联两句,写自己在外祖父母身边的日子。“登堂”句点出自己随同诸孙到外祖父家中,亲口向他请教疾病。“叮咛”二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自责之意。“自愧才非”一句,表达了自己虽有才能,但是没有能够像陶渊明一样立传报效母亲养育之恩的遗憾。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外祖父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愧疚。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