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继樊许高风,当年派衍农家,事业甫成身遽逝;
有子学孙吴兵法,他日声蜚军界,显扬有道目先瞑。
【注释】
①邹峻昆父:人名,即邹鲁。
②樊(fán)许:人名,即司马相如。
③高风:高尚的品德。
④派衍农家:指发展农业生产。
⑤学孙:学习孙吴兵法。
⑥声蜚军界:名声传遍军事领域。
⑦有道目先瞑:指他去世时眼睛还没闭上。有道:有德行。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诗,作者通过追忆其生平事迹,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哀悼之情。诗中用典多处,但都紧扣“高风”二字展开。
首联:“羡君继樊、许高风,当年派衍农家,事业甫成身遽逝。”诗人在缅怀友人的一生业绩时,首先突出了他在农业发展方面的贡献。“樊、许”指的是汉代大儒司马相如与东汉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司马长卿论六经要删,《春秋》略言人事之成败兴衰,《易》推阴阳大化,《礼》明人伦,《诗》正夫家变,《乐》乐所以立,《书》著功烈之迹,《春秋》着王事之始。”可见司马相如不仅精通六经,而且通晓治国安邦之道,是汉初儒学的代表人物。“派衍农家”一句,既表明了友人生前在推广农学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学识渊博的赞美之情。“事业甫成”,表明友人在从事农业推广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身遽逝”,则说明友人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颔联:“有子学孙吴兵法,他日声蜚军界,显扬有道目先瞑。”颈联紧承上联之意,写友人之子继承父业,继续发展农业事业。“有子学孙”,既表明了友人之子勤奋好学,又有才干的特点,又隐含了诗人对友人后继有人的良好祝愿。“他日声蜚军界”,表明友人之子在军事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显扬有道”,则是说友人之子在军队中为国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将。尾联:“他日声蜚军界”四字,既点明了友人之子的成就,又与颈联中的“学孙”相对应,进一步表明了友人家族在军中的影响力。“显扬”,“有道”,都是赞颂友人之子的词语,其中蕴含了对友人及其后代的美好祝愿和崇高敬意。“目先瞑”三字,既表明了友人之子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事实,又与颈联中的“声蜚军界”相对应,进一步凸显了友人在军事领域的杰出贡献。
这首诗以缅怀友人的一生业绩为主旨,通过对友人生前功绩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的敬仰之情,又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