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过凌敲台故址

凌敲台剩荒基也。
雨洗石苔侵瓦。
到日短衣寻客话。
庾郎年少,众中争羡,不醉看盘马。
孤域陟筑寒山罅。
城里犹闻暮潮打。
休怪客愁容易惹。
那边人语,者边雁叫,月照荒荒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玉案·凌歊台怀姑溪老人李端叔》是宋代诗人周紫芝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展示了周紫芝深邃的文学造诣,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周紫芝(1082-1155),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其籍贯为宣城(今属安徽宣城市)。他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绍兴年间进士及第,历任礼、兵部等职。周紫芝一生虽仕途坎坷,但并未放弃文学创作,其作品在后世有着广泛的影响。

  2. 词作内容:《青玉案·凌歊台怀姑溪老人李端叔》以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李端叔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李端叔的深深怀念之情。词中通过描绘凌歊台上的荒凉景象,以及对李端叔往事的回忆,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沉思。此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周紫芝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3. 艺术特色:周紫芝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青鞋忍踏江沙路”中的拟人化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秋江渺渺高台暮”中的比喻手法,增强了词的意象美;“飞上金鸾人漫许”中的夸张手法,则增添了情感的张力。这些艺术手法的应用使得整首词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又不乏情感上的感染力。

  4. 文化价值:周紫芝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对《青玉案》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此外,周紫芝的词作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位置,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

《青玉案·凌歊台怀姑溪老人李端叔》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词作,它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反映了作者周紫芝深刻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创作风格。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精髓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