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敲台剩荒基也。
雨洗石苔侵瓦。
到日短衣寻客话。
庾郎年少,众中争羡,不醉看盘马。
孤域陟筑寒山罅。
城里犹闻暮潮打。
休怪客愁容易惹。
那边人语,者边雁叫,月照荒荒野。

【译文】

凌敲台的遗址,只剩下荒基而已。

雨水冲刷石苔,侵蚀瓦片。

到日落时,短衣的人寻找朋友畅谈。

庾郎年少,众中争羡,不醉看盘马。

孤域陟筑寒山罅。

城里犹闻暮潮打。

休怪客愁容易惹。

那边人语,者边雁叫,月照荒荒野。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
凌敲台:即凌州古称之台州,旧址在今江苏镇江市西,故址已废。
剩(sè):空、留有。
石苔:苔藓附着在石头上的泥土。
侵:侵入。
到日:傍晚。
短衣:指平民百姓的衣服。
庾郎:指晋朝著名诗人庾亮。
不醉看盘马:形容酒后骑马时的风采。
孤域:荒凉之地。
陟(zhì)筑:登高筑土。
寒山罅(xiá):指深山之中的缝隙。
者边:指这一边。
者边雁叫:指秋天的雁叫声。
荒荒野:荒废的土地。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代的怀念和对现状的忧虑之情。全诗通过描述凌敲台的遗址、石苔、瓦片等物象,勾勒出了一个曾经繁华一时却如今荒废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青玉案 过凌敲台故址”,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追忆。接下来的句子“凌敲台剩荒基也”,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凌敲台遗址的现状,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接下来的诗句“雨洗石苔侵瓦”,则进一步描绘了凌敲台的自然环境,石苔与瓦片相映成趣,给人以静谧的感觉。然而,这样的美景并不能带来内心的愉悦,反而让人感到一丝忧郁。

到了“到日短衣寻客话”,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黄昏时分,穿着短衣去拜访朋友的情景。然而,朋友们似乎都在忙于自己的事务,没有人愿意与他畅谈。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起庾亮年少时,众中争羡,不醉看盘马的豪情壮志。

“孤域陟筑寒山罅”一句,则是对上一句中“到日”的具体解释,描述了作者攀登高处,寻找志同道合之人的情景。然而,寒山之间的缝隙似乎也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最后两句“城里犹闻暮潮打”,则是对整个场景的一个总结。虽然身处异地,但是城市的喧嚣依然让人心烦意乱,难以安定。而远处的雁叫声和月亮的照耀,则更加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这首诗通过对凌敲台故址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忧虑之情。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和典故引用,使得整首诗富有意境和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