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道金陵,西南出江关。
船头东北望,秀色堆烟鬟。
长年为指似,此山名伞山。
古寺入栖霞,松老苔斑斑。
玲珑刻千佛,石骨灵不顽。
上有天开岩,镜平圜若环。
从兹陟高顶,一览收人寰。
孙吴事业荒,南渡衣冠孱。
词客吊兴亡,动云清泪潸。
探怀发深趣,此事天宁悭。
如何雷同声,万口若是班。
我友诗力健,清奇写峥潺。
好风飒然来,满眼除榛菅。
按诗记年月,我在蛮溪湾。
重披一幅图,点染纷斑斓。
杖藜者数辈,风骨俱珊珊。
同时失同游,怅望空往还。
凭君添一叶,置我烟波间。
龚蘅圃属题摄山秋望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龚蘅圃属题摄山秋望图是清朝画家龚自珍的作品。这幅画以水墨画为主,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画面中,一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感觉。
龚自珍(1792-1841),字定之,号悔翁,江苏丹阳人,清代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曾担任过礼部主事、国子监博士等职务。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被誉为”一代文宗”。
这幅画是龚自珍为好友王锡爵所作的。王锡爵是清朝的一位文人,曾担任过礼部尚书等职务。他在任期间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后来因为贪腐被革职,流放至边疆。龚自珍得知这一消息后,深感痛心疾首,便委托画家龚衡圃为其创作了一幅《摄山秋望图》。
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目的都非常具有意义。一方面,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不满和对清正廉洁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来警示世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友情,远离贪腐,保持清廉。
龚蘅圃属题摄山秋望图是一幅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画作,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对官场腐败的深深忧虑和对清正廉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