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元日

淑景惊催,新符乍换,时光去也堂堂。
屏摇翠柏,湘帘日映山房。
昨宵今日人如旧,宜春彩笔署回廊。
难驱遣、流年暗数,何限沧桑。
伊人天各一方。
只此心两地,与日俱长。
诗成无语,依稀想像总荒唐。
小立东风春又到,离人不改是愁肠。
更相看,梅花清瘦,做尽凄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元日》是一首描写元日独游丰湖的诗。这首诗由清代作家冒禹书创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怀念的心态。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淑景惊催,新符乍换,时光去也堂堂: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飞逝的感慨,新历换旧历,光阴如同流水匆匆逝去。
  • 屏摇翠柏,湘帘日映山房:描述了诗人独自漫步在丰湖畔,周围环境宁静而优美,绿意盎然的树木伴随着斜阳照射在山房上的画面。
  • 昨宵今日人如旧:诗人感叹时光虽然改变了许多人事,但有些事物或人始终如一,保持着旧时的模样。
  • 宜春彩笔署回廊:这句诗中的“宜春彩笔”指代了诗人自己,意味着他在丰湖畔用彩笔画下了美好的回忆,而“回廊”则暗示了这种美好记忆的永恒。
  • 难驱遣、流年暗数,何限沧桑:诗人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只能默默数算着流逝的岁月,感受着时代的变迁所带来的沧桑巨变。
  1. 诗歌鉴赏
  • 艺术风格:《高阳台·元日》采用了典型的宋词风格,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意境营造: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创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深刻认识与哲学思考。
  1. 诗歌背景
  • 作者生平:冒禹书(1689-1751),字文漪,号东皋老人,浙江杭州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尤以诗词见长。其一生经历了清朝初期到中后期的变迁,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带有深厚的时代印记和个人感慨。
  • 作品流传:《高阳台·元日》是冒禹书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和历史的深刻体会,这首诗也被后人多次引用和传唱。
  1. 文学价值
  • 情感真挚:冒禹书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挚动人,无论是对自然的描绘还是对历史的回顾,都流露出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感悟。
  • 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清代诗歌及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献。

《高阳台·元日》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同时也因其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意义被后人传颂。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人生、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精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