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甲寅除夕

问讯梅花,早春消息残寒外。
小窗儿女自团圞,幽恨凭谁解。
往事思量莫再。
隔朦胧、金炉翠霭。
为谁诗鬓,苦恨消磨,年年春在。
鬯好屠苏,引杯不分愁如海。
椒红柏绿总依然,谁念朱颜改。
梦里风云万态。
作兰夜、笙歌一派。
此时情味,减了年时,东阳腰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烛影摇红 甲寅除夕》是清代诗人况周颐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况周颐,字介子,号翠渠、玉梅馆主等,是晚清时期杰出的词人、书画家和音乐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动荡变革,其词作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怀。
  • 时代背景:此词的创作时间是清代道光二十四年(甲寅年)的除夕之夜。在这一年,中国正经历着鸦片战争后国力的衰弱和社会的转型,同时民间也充满了不安与期待。
  1. 词作原文
  • 原文节选:《烛影摇红·甲寅除夕》全篇原文如下:“问讯梅花,早春消息残寒外。小窗儿女自团圞,幽恨凭谁解。往事思量莫再。隔朦胧、金炉翠霭。为谁诗鬓,苦恨消磨,年年春在。”
  • 诗词解析:这首词以“烛影摇红”为主题,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场景和内心感受。词中“早春消息残寒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和对新年新生活的向往;“小窗儿女自团圞”则展现了家庭成员团聚的幸福画面;“幽恨凭谁解”则透露出作者心中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家庭画面生动地展现出来。
  1. 词作鉴赏
  • 艺术特色: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色,既有传统的诗词韵味,又不乏新颖的创意。词中的“烛影摇红”、“寒深知己”等意象,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眼光。
  • 情感表达:词中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尤其是“为谁诗鬓,苦恨消磨,年年春在”一句,不仅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伤,更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生命感悟。
  1. 词作影响
  • 后世评价:“烛影摇红”作为《词谱》《钦定词谱》等重要词选集收录的作品之一,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清代词学的重要参考。
  • 文化意义:这首词不仅是况周颐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也是晚清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那个年代人们在动荡社会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烛影摇红 甲寅除夕》不仅是一首描写家庭团聚和新年愿望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和丰富情感体验的经典之作。它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词,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到对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