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郎中雯移居韵 其二

田郎改筑悬栎车,索绹葺菼同山家。
南荣两厢立短栅,萍可饲鹤莎饲麚。
借问何以得幽旷,水曹无事休朝衙。
西望香山隔墙角,千尖万尖云袂斜。
遂摹清景寄寒竹,破眼艳艳丛节花。
君才十倍颇惊众,坐飞虎仆挥青鸦。
我如江鼓久喑哑,手无蜀木宁堪挝。
读君新诗炼山骨,直穷天巧追皇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田郎中雯移居韵 其二》是林尧英的作品,描绘了田郎改筑悬栎车、索绹葺菼同山家的景象,以及南荣两厢立短栅、萍可饲鹤莎饲麚的幽旷生活。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田郎改筑悬栎车:描述了田郎重新修建了一辆悬挂在树上的车,这是诗人对生活环境的一种改造和适应。
  • 索绹葺菼同山家:意味着诗人与当地居民一起修补房屋,共同营造了一个类似于山林的环境。这一行为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与当地社区的良好关系。
  • 南荣两厢立短栅:南荣两侧建有短栅栏,这样的建筑布局既实用又美观,为居住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
  • 萍可饲鹤莎饲麚:通过种植荷花和芦苇来喂养鹤和狐狸,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地利用。
  • 借问何以得幽旷:诗人询问为何能获得如此幽静的环境,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居住环境的好奇,也可能是对他与当地居民和谐共处的一种赞赏。
  • 水曹无事休朝衙:水官们无事可干,无需早起上朝办公,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1. 诗歌背景
  • 作者生平:林尧英是一位生活在清朝的文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虽然具体的生平信息不详,但其诗作中透露出的才华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使其成为值得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 创作时间: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未明确记录,但根据内容和风格推测,应为林尧英的晚年之作。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和表达生活的真谛。
  • 时代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清中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在那个时代,文人阶层注重修身养性,追求诗意栖居的生活理想。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如“南荣两厢立短栅”中的短栅,既是实用的建筑元素,也增添了园林的美感;“萍可饲鹤莎饲麚”中荷花和芦苇等植物的运用,更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活巧妙地结合。
  • 人文情怀表达: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有对人文情怀的表达。如“借问何以得幽旷”,诗人通过询问表达了自己对幽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 艺术风格特点:林尧英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清新流畅,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例如,“水曹无事休朝衙”一句中,通过对比水官们的悠闲与官场的繁忙,突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羡慕。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作为清代文人的文学作品,《和田郎中雯移居韵 其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还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俗、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思想内涵:诗中的隐逸生活理念和对自然美的颂扬,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这些思想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和田郎中雯移居韵 其二》是林尧英创作的一首反映隐逸生活理想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人文情怀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