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叹五首 其三

米船隔江左,米价腾浙西。
五斗逾千钱,长饥痛蒸黎。
囷空突无烟,食尽秕与𥺀。
秋成望更绝,四顾维荒畦。
东家投水死,西家弃其妻。
归来仰屋叹,儿饿牵衣啼。
儿慎勿再啼,今夜犹同栖。
明当入城市,鬻汝如犬鸡。
回顾堕血泪,寸肠若刀刲。
徘徊出门看,旷野愁云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水叹五首 其三》是清代诗人沈树本的一首作品。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米船隔江左,米价腾浙西。五斗逾千钱,长饥痛蒸黎。囷空突无烟,食尽秕与稊。秋成望更绝,四顾维荒畦。东家投水死,西家弃其妻。归来仰屋叹,儿饿牵衣啼。儿慎勿再啼,今夜犹同栖。明当入城市,鬻汝如犬鸡。

  2. 诗歌内容解读:诗中描述了在一场大水灾害后,农民因无法种植而面临饥饿困境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灾后的景象,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特别是最后两句“明日入城市,卖尔如犬鸡”,更是直击人心,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极端漠视。

  3. 艺术特色:《大水叹五首 其三》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沈树本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例如,“秋成望更绝,四顾唯荒畦”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战后荒凉的土地景象,也暗示了丰收季节的绝望和农民对未来的无力感。

《大水叹五首 其三》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缩影,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民的困苦生活。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