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春晚

楝花残,梅雨逗。
枝上老红吹瘦。
寒欲尽,夜无聊。
倚阑吹洞箫。
芳思歇,怨蝴蝶。
惆怅饯春时节。
春有信,去仍还。
征人长玉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更漏子·春晚》是一首描绘相思之情的唐代词作,由晚唐五代的词人毛文锡创作。该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爱情深刻的感悟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也反映了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春夜相思主题。下面将对这首词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毛文锡,晚唐五代的著名词人,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成就著称于世,在唐代词坛占据重要地位。
  1. 词作原文
  • 楝花残,梅雨逗。枝上老红吹瘦。
  • 寒欲尽,夜无聊。倚阑吹洞箫。
  • 芳思歇,怨蝴蝶。惆怅饯春时节。
  • 春有信,去仍还。征人长玉关。
  1. 内容解析
  • 上片解读: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春夜中的相思之苦。“楝花残”指的是春天的结束,而“梅雨逗”则暗示着春天特有的湿润气息。“枝上老红吹瘦”形象地描述了树枝上因季节变换而变得苍白无力的景象,暗喻着主人公孤独的身影和内心的落寞。
  • 下片解读:下片则转向了春夜后的寂寞与无奈。“寒欲尽,夜无聊”传达出主人公在寒冷的夜晚中感到的空虚和无聊。“倚阑吹洞箫”表现了主人公借助音乐来排解心中愁绪的行为,但这种慰藉显得格外无力,因为“芳思歇”,即美好的思念已经消散。最后两句“惆怅饯春时节”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感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1. 艺术特色
  • 毛文锡在此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对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
  • 整首词的语言典雅而富有诗意,通过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浓厚情感。
  1. 文化意义
  • 《更漏子·春晚》不仅是一首表达爱情痛苦的词作,它也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以及人们情感状态的重要文献之一。
  • 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独特价值。

《更漏子·春晚》不仅因其艺术魅力而被后世传颂,更因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深度而被广泛研究和欣赏。这首词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唐代社会风情与个人情感世界的独特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