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芜尽,便轻赍、归去依然飘泊。
旧拣牵船终隐地,头白团焦谁托。
隔岸千山,长堤十里,大纵渔樵乐。
稻田如绣,映林多少村落。
最爱西跨湖桥,峰回水抱,丹翠供斟酌。
为画吾庐深竹底,小缀风栏云幕。
春至桃花,秋来枫树,随意施丘壑。
贺祠红处,酒旗斜飐楼角。
念奴娇十一首 其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其九》是南宋诗人史承谦的作品,描写了作者在春天的感慨和哀愁。这首诗不仅是宋代词坛上一首重要的作品,而且在文学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春心乍转,又一树垂垂,傍檐交萼。只有花光浑似旧,无复护花铃索。疏影空横,深杯谁劝,陡觉情怀恶。栏干独倚,晴晖初漾帘箔。何事腹痛西州,经年愁到,此地原非昨。恸哭花前人去久,不见吹开吹落。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念奴娇》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著称于世。史承谦的此首《其九》,以“春心乍转”开头,营造出一种既生机盎然又稍显忧郁的氛围。通过“傍檐交萼”与“花光浑似旧”,表达了春天虽美但易逝的特性。
- 情感抒发: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哀伤之情。尤其是“经年愁到,此地原非昨”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哀怨。
- 艺术手法
- 象征意象:史承谦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元素,如“花光”、“阑干”等,这些元素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
- 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与失去的悲哀进行对比,使得读者能更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转变和内心世界。
- 历史背景
- 《念奴娇》为宋词的一种体裁,起源于唐代而盛于宋代,是宋词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仅要求词人具备高超的艺术技巧,还需有深沉的思想情感。
- 史承谦作为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这首作品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状态,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
- 文化影响
- 《念奴娇·其九》不仅是宋代词坛上的杰作,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使得许多后世作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研究和模仿。
- 该诗在后世多次被引用和改编,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影响了无数后世诗词的创作。
史承谦的《念奴娇·其九》不仅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而且在情感表达和文化意义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